Yahoo Tech 隨筆:AI 不會使你失業,懶惰會

Yahoo Tech 編輯隨筆:AI 不會使你失業,懶惰會

生成式 AI 熱潮爆發,簡單幾行文字句子,就能在一瞬間生成精巧、豐富的文字、圖像、app,非常過癮。另一邊廂,也有人在想 AI 能否直接取代各種職位,像是撰稿、美術設計,甚至是初級的工程師。投行高盛 Goldman Sachs 更預計全球有 18% 的職位將能被 AI 取代,特別是白領們的行政、法務、財政工作。

這些能被 AI 取代的工作的共同點是大多都為重複性、沒有太多附加價值的基礎文書處理。今天 AI 的訓練很大程度就是針對文字和圖像進行辨識,讓電腦能「一目萬行」地把大量實體文書上的基礎資料數位化,甚至不少原始數據,像是帳單、申請表格等都透過數位方式遞交過來,好讓 AI 就能直接進行初步分析,給出人類經常可能提問的答案。

AI 與過往電腦運算的最大差異在於「預測」,會預先一步,甚至是三步、四步來提示使用者可行的選項,讓人類只需要「下決定」就可以完成工作。慢慢的,大家就會只懂依賴來自 AI 所提供的「選項」行事,自以為憑着自由意志的行動,其實不過就是重演著 AI 以飛快速度而計算著的千百種可能路徑之一。

各位企業老闆在看穿了以上的概念後,還不笑呵呵地狠下毒手,藉宏觀經濟環境不濟之便,大刀闊斧地裁員,同時又把預算挪到 AI 發展上?因此在 AI 時代之下,懶惰地只跟隨自動化工具所提供的「建議」行事的員工,必然會失業。

能夠留下來的人,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除了是學懂如何指示 AI 生成理想的內容,更重要是要融會貫通、超前準備。因為目前 AI 的限制是需要基於特定用途的模型而運算,像是文字、圖像、聲音。就以小編曾採訪的 KKLab 為例,他們生成一首樂曲的過程,還是要分別透過一套生成旋律的模型,以及另一套生成歌詞的工具,再由監製去細調而成。整項「創作」可能省略了作曲人、填詞人、歌手,但連結和整合各方內容的監製仍然是必須。

以小編自身為例,單純的文字撰寫工作是有著極高風險會被取代的,包括 CNET、Gizmodo,甚至是 Google 等企業都積極研究以 AI 生成文章,用以取代基層寫手、小編等崗位。目前雖然還是錯漏百出、準確度成疑,但假以時日還是會成為一個主要工具。就此,人類編輯的工作將會更具挑戰性,包括認真挑出 AI 生成文章的錯漏,同時要為 AI 選擇可用、可信的資料庫來讓其進行生成。其實這樣的工作內容與目前的日常無異,只是要「教訓」的對象不再是下屬,而是 AI。

簡單來說,人類接下來的工作是要保持思考、保留人性,同時要涉足更多不同範疇,判斷世界現正需要的,懷疑 AI 生成的內容是否真實。我們的腦袋不能懶惰地單向接收資訊,而是抱有更積極的批判思考,以免淪為機器的奴隸。

Yahoo News HK Original content

Read More

我們很樂意聽到您的想法

寫下你的評論

Compare Tiger
Logo
重設密碼
對比產品
  • Cameras (0)
  • Phones (0)
對比